把春天变成最动人的课程
{置顶本公众号][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研发卓越课程]
世界上为什么要有花?我们离大自然有多远?草长莺飞,花开花落,现代人还能有多少兴发感动……在这个万物生长的季节,与您再次重温常丽华老师与孩子们为期一个月的春天课程。
一个月里,他们一起学习了五首诗歌、一本科学绘本、一篇图文结合的说明文、一个剧本、四篇关于春天的小文章,还有老师精心挑选的讲给孩子们听的春天绘本,但是,课程最终抵达的,当然远远不止这些。
倘若您在观后,也生发出了打造如此浪漫课程的一二灵感——譬如即将到来的夏日,是不是可以带孩子们做些什么......(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生如夏花——小毛虫班“夏天诗词”主题晨诵课程》)
把春天变成最动人的课程
作者|常丽华
1、
春天开启课
我们离大自然有多远?草长莺飞,花开花落,现代人还能有多少兴发感动?
喜欢沈从文那句话:于清晨极静之时,听到鸟鸣,令人不敢堕落。
“春天在哪里”要唤起的,就是孩子对大自然的敏感和敬畏。
PPT里,是身着彩衣在空中飞舞的春姐姐。我拿出一只如春天般清新的手绘杯子,告诉孩子们是春姐姐送我的,有很多花仙子住在里面——话音刚落,一个孩子说:“骗人!假的!”
我微微一笑:“当然了,如果你不相信就一定是假的,你相信就是真的。”
小时候,我深信每一朵花里都住着一个仙子,深信月宫里住着嫦娥,深信树们会在深夜低语,这是我对世界最初的认识和信任。一个孩子,如果没有对童话的信任,想象力从哪里来?创造力又从哪里来?
于是,在我用语言营造的氛围里,孩子们开始安静地倾听花仙子的声音,这样很自然地过渡到了主题诗《春天》:
风跑得直喘气
向大家报告好消息
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
花朵站在枝头上
看不见春天
就踮起脚尖
急着找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哪里
认识花儿,和花儿对话,是春天课程的主要内容。这首诗很简单,我范读后带着孩子们一起表演,孩子们兴致盎然,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把已经盛开的迎春花仙子和桃花仙子的知识也捎带进来。
接下来,我们就去学校对面繁花盛开的生活小区,看看花仙子的样子,听听他们的声音。
一开始,有些男孩子象征性地看了看,就被健身器材吸引过去了。当带了纸和笔的佳慧努力画出迎春花和桃花的花柱时,秀秀老师把孩子们招呼起来,讲了两种花的雌蕊在哪里,雄蕊有什么不一样,再让孩子们去观察——这时候的孩子们,眼睛都瞪大了,花里的神奇世界燃起了他们的探索欲望。
到大自然里上课,不是简单的一个任务,而是如何唤起学生的惊奇,让孩子去发现事物之间的关联——思维在这里发生,那些和花儿有关的词语,就以生动的形象进入到孩子的大脑中。
子涵指着迎春花的雌蕊,很严肃地说:“这个花柱,就是迎春花的宝剑,要来保护迎春花的!”
一会儿,他又对着落了的花瓣说:“花瓣为什么会落呢?那是因为这个花瓣的花仙子跑了,花瓣就没有生命力了。”
当孩子弄明白了事物的奥秘,想象力就不再是单纯的天马行空。因为他了解了雌蕊与雄蕊,这个知识本身就给了他更高级的想象。
回来的路上,看到很多孩子手里拿着捡来的花瓣,我示意大家停下来,说:“请把这些花瓣放回它们的家,大地妈妈接收它们后,变成养料,明年的春天,它们会继续开出花来。如果你们带回教室,它们最终的命运就是被扔到垃圾桶里。”
几个孩子很不情愿。看到诗依那么小心地放回时,我表扬了她,孩子们也就仿效着去做了。孩子对大自然的敏感和敬畏,不是说教,而是活生生地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故事。
同行的几个老师说,让孩子观察回来后画画,然后配上不少于四行的诗(孩子说给老师听,老师帮忙记录),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不是太难了?可是,孩子们的创造力给了大家大大的惊喜——
安安画了一幅迎春花和桃花聊天的场景,她说:
迎春花和桃花在聊天
聊着聊着
天空就变成了半个黄色半个粉色的了
小区里的桃花和迎春花比邻而居,竟然给了安安这样的联想!
回到学校,几个孩子看见草地中早已盛开的不知名的紫色小花,纷纷要求用相机拍下来——以前天天从这里走过,怎么就没发现呢?
《经典咏流传:晨诵诗赋,午读典章,含英咀华,如品如尝——新教育实验的儿童生活方式》
琪的画只有两种色彩,花的形状也没有,看起来很随意,可她一张口,我就惊异了——
桃花仙子来了
迎春花仙子惊讶了
赶紧着——
当窗理云鬓
对镜贴花黄
漂漂亮亮迎接桃花妹妹
她对词语多么敏感!“惊讶”这个词简直用活了!同样让我惊异的是,孩子们准确地画出了两种花儿的雄蕊和雌蕊,科学与诗歌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其他班级的老师很奇怪,同样观察回来后的创作,为什么小蚂蚁们才思敏捷,语言如此灵动?
首先是课堂当中不间断地浸润,老师对语言有多敏感,孩子就对语言有多敏感。其次就是孩子创作过程中老师毫不吝啬的表扬,以及同伴之间的互相启发——就像一凡,他一开始只说了几句儿歌一样的句子,当我表扬其他孩子句子的与众不同时,他就把自己的画拿回去,说要再想想,几番折腾,他最终说出了这样的诗句:
花仙子睡着了
我们一来
她们就醒了
2、
世界上为什么要有花
看到这个题目,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孩子的第一反应又会是什么?
我们读什么样的书,就会有什么样的思维,什么样的语言。同样是一年级孩子,一个阅读书单里只有科普的孩子,和一个阅读书单里只有童话的孩子,回答肯定不一样。前者有可能看不到美好(国内科普读物的语言大多太生硬了),后者有可能无法洞悉真正的秘密,想象力就会受到限制。当然,你更不可能指望一个天天看动漫,或者沉浸在网络游戏中的孩子,会破译大自然的语言。
当我看到英文版的《世界上为什么要有花》这个绘本故事时,我一下被它吸引。我请读高中的女儿翻译过来:
……
这些沐浴在阳光下,
或者飞舞在月光中的动物,
都喜欢饮食芳香的花蜜。
花粉从一个雄蕊的花药里,
旅行到一个雌蕊的柱头上。
你知道吗?
花粉必须要旅行,
路上,它也必须要停留一会儿。
这样你就能明白,
为什么这世界繁花盛开。
……
这个故事用诗意的语言和精美的图画,主要描述了花粉和种子的旅行,花儿对世界的意义,以及花儿如何变成果实。
这样的故事,如果国内能引进更多,将是孩子们的福音啊。科学本身是美的,遗憾的是,我们的科普读物很难呈现这种美。
我把它作为春天课程的第一个单元——整个绘本放到了教材里,这也是对花儿概念的理解。在孩子们读熟、理解的基础上,课堂上我们只做一件事:小组合作,从故事中找出花儿盛开的理由,尽量找全。然后,小组推荐一名代表汇报,大家一起讨论。这是科普故事,提取信息就是这一节课的核心目标。
什么是自学能力?在很多教室里,自学能力沦陷为做题能力——不同的孩子给予难易不同的题目,孩子笔答完成。在自学能力中,依据线索检索信息,分类梳理提炼是最基本的能力,与人对话、争辩,说服对方或借此修正、提升自己的观点,则是高等的能力。这些,是需要在课堂上学习的。
之后的三个晨诵里,孩子们站立,调整呼吸后朗读这个长长的科普故事——对结构的理解,对故事的整体把握,这让孩子们的朗读有了很大的提升。
最高的朗读是理解,无技巧可言。这些,就是这个故事的意义吗?远远不是。科学不在书本中。一年级的科学,不是为了获取一些科学词汇,就像孩子会读雄蕊和雌蕊这两个词语,却没有细致观察过,这些词语就没有意义——很多家长过早地让孩子进入大量的科学阅读,这是一个误区。一年级的科学,是从观察、种植、实验开始的,这是科学的浪漫期。
所以,一方面,我们收集各种各样的种子,观察这些种子的特点——对种子的研究,是对生命最初形态的研究,孩子们很感兴趣。然后,我们又带着孩子们解剖蚕豆和花生种子,观察种子内部的结构,继而让孩子种下自己喜欢的种子,记录种子的成长旅程。
那天,依抱着她的花盆,那么欣喜地告诉大家她的种子发芽了——我告诉她,一定要隔几天就拍一张照片,并及时画下它的变化。那一刻,有着男孩子气质的依,一下子温柔起来,甜蜜地看着那两枚小小的嫩芽。
等到每个孩子的种子都开出美丽的花,我们会在教室里举行花展、摄影展和写绘故事展,那将是怎样的情景?
另一方面,我们继续到大自然里观察,看看那些词语是如何活生生地存在着的。
一天午饭后,和孩子们在花丛里漫步,佳颖看到一丛丛白色的小野花,那么自然地蹲下来,那么小心翼翼地说:“哦,甚至是杂草上开出的野花,也有盛开的理由。”
我感动不已。世界上为什么要有花?对它的解释来自一个诗意的科普故事,对它的理解和感受却来自生活本身。
3、
鼓励孩子和校长PK
时任校长叫李振村,我们喜欢叫他村长。孩子们也这样叫。
“村长,我们要找你PK!”有那么几天,如果村长迎面和我们孩子走过,准会听到这么一句话。
五十岁的村长,一幅爷爷范,不管和哪个孩子说话,都是俯身弯腰到平视孩子眼睛的高度。“行啊,PK什么?我需要准备吗?”
“保密!”孩子们得意而去,留下愣愣的村长。
原来,村长亲自为我们编写了《花的世界》一课,选了十四种或者不常见或者漂亮的花的照片,配上文字,让孩子们去了解这些花儿。
怎样的设计,才能点燃孩子的好奇呢?这一课,既要让孩子学习如何介绍一种花,又要引发孩子继续研究这些花儿的兴趣,让他们能兴致勃勃地往前走,我就想到了和村长PK。
村长可不是等闲之辈。百度百科都有对他的介绍。孩子们不懂这些,但仅“校长”本身,就够他们仰视的了。如果挑战成功,必定会激发孩子们的成就感。
OK,这就开始吧。
先从村长介绍的含羞草开始,读图之后读文字,孩子们分析出村长先写了含羞草花的颜色和样子,又写了它名字的由来——此谓文本细读。接下来看铁树,同样读图读文字,扣住花的特点和名字的由来两个方面,强化孩子对结构的理解——此谓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不过,村长写到了铁树开花,却没写出花的特点,于是,在我介绍了铁树的雄花和雌花之后,村长的文字就开始被孩子们“挑出毛病”来了:
“MS常,MS常,我知道啦,村长说铁树难开花,但我们学习的是《花的世界》,我们要寻找花仙子哎,可是铁树的花他一点儿也没写。”
“好啊好啊,超级大挑战来了!一会儿我们也来写写铁树的特点,和村长PK,看谁写得好。”
顿时,孩子们两眼放光,摩拳擦掌。趁着这个势头,我们继续挑村长的刺:猪笼花的特点也没写出来诶!风铃花那么美丽,怎么只能写一句话呢?
村长当然不会把每种花都写得那么详细,他留下的空白,就是让孩子自己去研究的。
很多老师在听课,感慨一年级的小孩子也可以兴致盎然地学习描述事物的特点,这在一般的教材里,是三年级才开始的训练。其实,只要老师能调动孩子的热情,唤醒知识的魅力,任何内容的学习都有可能。反之,任何内容的学习都是枯燥的,即便那是一首好玩的歌谣。
孩子们课堂上的创作,自然水到渠成。
庄研心思细腻、敏感,他的描述中,就带有他自己的特质。这孩子聪慧,竟然能给猪笼草编了一则谜语:
含羞草的花就像地上的小摩天轮,圆圆的,十分可爱。它的叶子就像绿色小舟,又细又扁,轻轻一触,它就像害羞的小姑娘,捂住自己的脸蛋,身子缩成了一条细线。 无论何时,它都喜欢捕虫子。它的香味很诱人,它的口很滑溜,像一个大袋子。(打一种花)
安安讲述的风铃花故事,简直就是她自己的故事:
风铃花就像一串串银铃,风一吹过,她们就叮铃叮铃响起来。有一个特别的小风铃花,她太小了,不会发出这样美妙的声音。她很羡慕那些大银铃,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一阵大风吹过,小小的风铃花没有握住枝条,就被吹来下来。小风铃花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她滚啊滚啊,就滚到了外面。“啊!”她大叫一声,“好美的世界啊!”
这样的故事,总让人心疼。年龄最小的安安,常常羡慕鑫然的能歌善舞,羡慕佳慧极强的学习和组织能力——虽然她的朗读无人可及。她爸爸妈妈又不在身边,有些情绪无处释放,心里难免失落。
前几天,她妈妈和我商量,还是让安安回山东老家,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安安这两天也总和我唠叨:我就要回去了,我很想回去呢。这个故事,就是她的心思吧?这里的世界再美好,没有爸爸妈妈,就是不美好的。安安有着极高的讲故事的天赋,希望她能遇到一个喜欢故事的老师,让故事不断地照亮她。
佳颖别致的构图,简约的语言,重要的是她自己的生命在场,给了我大大的惊喜:
猪笼草散发出的香味,引来许多小虫子。关上口袋,虫子就出不来了。我真想去闻一闻。
铁树,你是像铁一样坚硬吗?如果是,请你快来保护我的家人吧!
含羞草,我一碰触你的叶子,你就像脱了外衣一样,害羞起来。
……
每个孩子,都怀着深深的热爱来创作花仙子的故事,准备迎接和村长的PK。除了课堂上的创作,孩子们回家后也开始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花。子涵喜欢上了大王花,和爸爸一起查找资料研究,早上到校后就和我叨叨几句。随后的一周里,孩子们在又完成了两次花仙子的写绘故事之后,村长就被邀请到了教室里。
PPT里,是大大的“小蚂蚁PK村长”。佳慧代表小蚂蚁们读了PK书后,孩子们一个个骄傲地登台,丝毫不紧张,“请”字开头,“谢”字结束。
村长坐在旁边的椅子上,始终俯身倾听,一个孩子说完了,他必定站起来和孩子对话,真诚地表达自己的赞美,并点评每个孩子的作品,承认他们比自己写得好。
下课前,村长一句“你们大获全胜”,孩子们欢呼雀跃,开始教村长跳春天课程的主题歌《春天在哪里》。村长跳得很卖力,拍手、转圈、跳跃,虽然动作不协调,脸上却始终都是笑。孩子们和村长一起舞蹈,都笑盈盈的。
据说,美国一个校长为了鼓励全校学生读书,承诺学生只要读够多少本,就当众亲吻一头小猪——为了让孩子挑战成功,校长这一奇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我还是喜欢村长的这种温和。新鲜的刺激,只是一时之效;共同生活里的惊喜,是随着课程自然而然发生的。是的,自然而然,不刻意为之,才是真正的生活。
教育即生活。生活本身就是教育。村长深谙这一原则。
因为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崇天一看自己的作品没有机会展示,急得哭了。我就动员没有来得及和村长PK的,追到村长办公室里,当面说给村长听。
在办公室里,我看村长一直弯腰站着,聆听每个孩子,在每个孩子的作品上签字。就这样,每个孩子都有了和村长对话的机会,这对孩子来说有多重要?
权威是可以质疑的——只要我们能拿出更好的作品,说服权威。孩子们因此懂得努力的意义。
最了不起的人总是谦卑的。当我们回顾这一天的旅程,看村长的照片时,我告诉孩子们,如果将来你们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要永远记得倾听别人的发言,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
当然,比这两点更重要的,是孩子们非常开心!这不是肤浅的热闹,而是孩子们自身极高的成就感,他们可以发现,自己竟然可以赢过校长!成就感带来的,是生命的尊严。
教室,应该让每一个生命获得尊严。生活,才会让每一个人对它充满期待。
4、
诗歌的意义
教材里选了四首表现春天和花儿的诗,四首诗之间,有它内在的逻辑,从而构成一个诗歌的小课程。
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诗歌何为?如果诗歌仅仅是朗读、识字,如果诗歌在孩子生命之外,它的意义就缺失了。
学习诗歌的目的,除了感受诗歌本身的美好,还要借助它感受春天、理解春天,以及让每个孩子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在场。所以,诗歌、春天和每一个孩子的生命,要编织在一起。对低龄段的孩子来说,诗歌是兴发感动而非分析,是反复吟哦而非肢解,是切己体会而非置身事外;对诗歌的理解,要借助老师的讲解与示范而抵达。(《新教育实验的奥秘何在?新教育之光——《教育》点燃教师以教育家情怀育人的圣火》)
第一首诗,选了顾城的《梦想》:
种子在冻土里
梦想着春天
它梦见——
自己舒展着颤动的腰身
长睫旁闪耀着露滴的金钻
它梦见——
蝴蝶轻轻地吻它春蚕张开了新房的金幔
它梦见——
无数花朵睁开了稚气的眼睛
就像月亮身边的万千星点......
种子呵
在冻土里梦想春天......
很多人都说,这首诗太难了!一年级的小孩子怎么能理解?关键在于,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带给孩子。这是一粒种子的梦想,课堂上,你只需要把孩子卷到这首诗中,以故事的方式往前推进,自然有无穷的趣味。
“我们赞美花儿美丽的同时,你可曾想过,当它还是一粒种子时,会有怎样的梦想?”
朗读第一小节。
“这冻土如此坚硬,这地下如此黑暗,小种子啊,你在梦想着什么?”
很自然地,你通过语言的描述,让孩子在不自觉中以种子自居——当他就是那一粒种子时,他的生命就已经和诗歌融为一体了。然后,你把诗歌巧妙地一改:
我梦见——
自己舒展着颤动的腰身
长睫旁闪耀着晶莹的露滴
一字之差,天壤之别。表演也好,借助图片理解也好,此刻重要的是孩子的生命在场。朗读指导,也就水到渠成。
“亲爱的小种子啊,你梦见自己冲破冻土与黑暗,你梦见自己被雨水滋润,你已经向世界宣告你的到来,这样的一个梦,就足够了吧?”
又回到第一小节,反复吟哦,并带出第三小节。诗歌的节奏,就是课堂的节奏。就在这种循环往复中,梦想一次次被提及,直到开出万千花朵。
最后一小节,和第一小节遥相呼应,聪明的佳慧,在我们整首诗反复朗读之后,不等老师提及,她就发现了:“为什么最后一小节,意思和第一小节一样,字的位置就变化了呢?”
“你们读读看,为什么最后一小节,‘种子呵’三个字要单独一行呢?想想你的梦想,成为一枚小芽,成为一朵小花,成为一片花园,你的梦想如此美好,种子呵,我怎么能不喜欢你?怎么能不赞美你?”
哦,原来,这是由衷的赞美啊。孩子们释然微笑。这时候再读,感受就不一样了。
“种子啊,你还会梦见什么呢?”孩子现场创编诗歌,以前习得的语言被唤醒——词语,在运用中被赋予意义。有的老师问,为什么小蚂蚁们现场说出的句子,总是那么诗意、美好?很简单,还是课堂的日日浸润,还有孩子们日不间断的阅读。
最后,再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的梦想——当孩子们神情肃穆地说出来,你不可能不被打动。
昊博一个标准的立正,说自己将来要成为海陆空全能战士。乐微说,她要成为一个舞蹈老师。子涵说,他要成为一名真正的科学家。佳慧说,她要成为一名画家。清辰说,他要成为一个陀螺高手。当思琪开口时,我瞬间被她击倒——她说,她的梦想就是MS常老了还要教着她。哦,我要怎样努力,才能不辜负孩子?
孩子们一个个说完了自己的梦想,就吆喝着要秀秀老师说说,要MS常说说。他们总是很自然地把我们也带进去——这种气氛,让我小有成就。如果不是亲切、自然的氛围,如果不是平日里不断地相互编织,孩子们就不会有这样的想法。
秀秀说,她小时候喜欢把家里的录音机啊,收音机啊什么的都拆了再装起来,梦想着长大了成为一个发明家——没想到,成了老师后,也带着大家做起了实验,小时候的梦想,可不也实现了。
我说我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一个作家,长大后果真就成了一个喜欢写故事的老师哦。孩子们呵呵地笑了。
这就是一年级的诗歌教学:兴发感动、反复吟哦、切己体会。第二首选了《嫩芽》:
一枚嫩芽
在泥土中快活地叫着
脱去冬天的衣衫
一枚嫩芽
带动成群的嫩芽
快活地摇晃着脑袋
风,在一片摇晃中
在一片叫喊声中
把春天扶出了地面
这首诗,就可以和《梦想》互文编织了。这枚嫩芽,为什么那么快活地叫着?那是因为整个冬天的梦想啊——舒展着的腰身、蝴蝶的轻吻。这枚嫩芽,为什么有要带动成群的嫩芽?还是因为整个冬天的梦想啊——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芬芳春满园。当诗歌之间互相打通,当孩子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时,我看到了他们眼里的惊喜。
“谁是小蚂蚁教室那枚带头的嫩芽呢?”朗朗的《梦幻曲》中,出现了一张张孩子们生活的照片:佳慧就是那枚嫩芽啊,因为有了她,风信子组成为获奖最多的小组。嘉迅就是那枚嫩芽啊,他把规则放在心里,无论周围多么吵,他都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
——这就是编织,是诗歌和孩子生命的打通。
第三首诗,是金波的《春天》,最后一首是歌谣《十二月花》,我们用了《刘三姐》中的唱调,男女生之间、老师和孩子之间开始了对歌:
嗨——
正月什么花香又香诶,嗨,香又香?
二月什么花盆里装诶,嗨,盆里装?
三月什么花红十里?
四月什么花靠短墙诶——
嗨——
正月梅花香又香诶,嗨,香又香。
二月兰花盆里装诶,嗨,盆里装。
三月桃花红十里。
四月蔷薇靠短墙诶——
……
歌声中,教室成了花海,里面站着一群歌唱大自然的人。每一个在教室听课的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唱着,笑着,沉醉在花的世界里。
四首诗歌结束时,安安也要离开我们了。
一节课的时间,我们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告别仪式。当我们一起诵读这些诗,安安哭得稀里哗啦,这不仅仅是诗,这是我们的共同生活啊。
孩子们也把万般不舍,化在了送给安安的画和故事里——他们一一读给安安听,给了安安一个深深的拥抱。令我惊异的是,孩子们画的几乎都是花!而且,每幅画里的情感,浓厚的几乎溢出来。大大咧咧的子涵,画了很多花,希望安安会经常想起这些我们一起看过的花。他又在自己画的铁树旁边,写了一句“希望铁树开花,希望再能见面”。
祝福安安。如明亮所说,要永远像花儿一样美丽。
这就是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密码,共同的生活。如果没有这些美好的事物,生活会平淡无味,教室会沦为平庸,人与人之间,也将缺乏有意义的共同话题。教育,就是要在大家都熟识的空间里,创造出美好的生活。
5、
和花仙子的约会
决定和孩子们去北京植物园和花仙子约会时,正值海南一所学校组织学生游学发生翻车事故,大家不免紧张,年轻人更是忐忑不安。在中国大多数学校里,集体外出游学几乎成为禁忌,只要一句话就让一切可能丧失:万一出点事,你能负责得起吗?
谁来回答这个问题?谁为学生游学的安全买单?相关部门什么时候能有政策出台?在这个风口浪尖上,我们仍旧决定按照课程计划,把孩子们带到大自然里去——事情总得有人去做吧?
首先要做的是保证安全。车的质量,司机的专业化,车程的规划等等,我们都一一讨论。同时,邀请有时间、有热情的家长参与进来,一个大人最多带三个孩子,既保证孩子在园内不会走散,又保证能有的放矢地指导孩子观察。
其次,游学是人格培养的最佳机会之一:在公共场合,什么是得体的行为?面对大自然,我们应该是什么态度?
行前,我们就和孩子们约定:1、和花仙子约会,不是和零食约会,所以,不带垃圾食品,午餐价格不能超过20元。2、做文明乘客,在车上保持安静,不给司机师傅带去干扰;不乱吃东西,维护车内卫生。3、和花仙子约会要彬彬有礼,给花仙子留下美好的印象,不给“花仙子王国”带去麻烦。
最后考虑的,才是如何引导孩子有目的地去观察。这时候的植物园,各种桃花开得正盛,孩子们要学习如何进行比较,能准确叫出它们的名字。其他花儿开得也盛,孩子们要学习如何细致观察,能说出它们的特点。
我请一直在教室听课的两位老师制作了"花仙子王国之旅"的册子,封面设计了植物园导游图,册子里面分为“和桃花仙子约会”、“和百花仙子约会”两部分。花仙子们在书页中绽放,再加上她们的自我介绍,还有细致的观察引导,每个孩子就有了和花仙子约会的“通行证”。
有了小册子并不是万能的,课堂上,老师还要引导孩子如何和花仙子对话。孩子们已经完成了六篇和花仙子约会的写绘故事,昕泽观察海棠花的写绘尤为精彩,他就像植物学家那样,细致地画出了他眼里的海棠花。所以,当我们重温昕泽的作品,提出“像昕泽那样和花仙子约会”时,孩子就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了。
然后,我们分享了植物园内能看到的那些花儿,孩子们通过图片去观察——真让人惊异呢,一株红碧桃,一株寿星桃放在一起,孩子们已经在学习从很多方面去区别它们。
我告诉孩子们,我爱你们,所以我知道你们每一个人的特点;你如果喜欢一朵花,就应该了解它的样子、清楚它的特点。
但是,植物园内还有一些我们叫不上名字的花儿,我就把金子美玲的《草的名字》略作改动,带着孩子们来朗读:
别人知道的花的名字,
我一点儿都不知道。
别人不知道的花的名字,
我知道好多好多。
那都是我取的名字,
给我喜欢的花取我喜欢的名字。
别人知道的花的名字,
也不过是谁给取的吧。
花的真正的名字,
只有天上的太阳才知道。
所以我取的名字,只有我在叫。
给自己喜欢的花,取自己喜欢的名字——当孩子可以给花儿命名时,他和花儿之间,就有了一条秘密通道。
遗憾的是,我负责的一个班级图书馆项目要在孩子们游学那天来验收,牵扯经费拨付,我必须留下来。当我在同行老师的笔记里读到孩子们的表现时,感动不已。
炎桐是个很细心的孩子,因为他的MS常没有来,炎桐就想把他在植物园所见的植物都记录下来,等回到MS常身边,再一个个讲述给她听。植物园郁金香的品种特别多,红艳似血的“逃亡”,色如雪的“白色的梦”,浅粉的“肉色记忆”,黄灿灿的“纯金”等等,他一边读着郁金香的别称,一边看我是否都记录了下来。
“炎桐,你光让我记录下来他们的名称,那MS常怎么知道他们的样子呢?”
“我可以给MS常形容它们的样子啊!它叫‘黄绣球’,是因为这朵郁金香颜色是黄色的,样子又像绣球一样圆圆的呗,所以叫‘黄绣球'。还有‘逃亡'郁金香,你看它的颜色多像我们身体里流的鲜血啊!只有逃亡的人才会受伤流血。”一年级的炎桐啊,你爱着MS常,才会这般地认真读,认真看,才能抓住将花儿的特点与它的别称联系在一起!你真了不起。——来自克拉玛依的访学老师 陈慧
6、
春天,再见
在这段旅程中,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创作的欲望被激发了出来。
我和孩子们约定,关于花仙子的画和诗全部在学校完成,不给爸爸妈妈看,等我们画完了春天开的花以后,就订成一本书,给爸爸妈妈一个惊喜——在课程结束仪式上,孩子们会走过红地毯,从爸爸妈妈手中接过自己创编的这本书。
有一天早上,佳颖蹦跳着跑到我面前:“今天观察什么花啊?我迫不及待想要画画、写诗了!”
给孩子一个可以想见的成果,让孩子因此充满期待——他的创作热情就会被激发,再加上适时的反馈和评价,我几乎可以预见最后的精彩了。这个精彩,就是孩子的成长,是孩子在这个课程中的观察、绘画、语言、思维的综合发展,更重要的,是孩子对这个世界的热爱。
于是,课程结束仪式上,我们邀请爸爸妈妈参加,一起分享了我们如何走过的这段旅程。当孩子们开始朗读自己创作的诗歌时,来自家长的惊叹声不绝于耳,孩子们那个得意啊!更让孩子们得意的,是当他们的书呈现在家长面前时,家长们吃惊的表情。
带着满满的成就感,带着对大自然的热爱,我们告别了春天课程,开始迎接下一个充满期待的课程:神奇的海洋世界。(《阅读,我们一起攀高的天梯——明天的责任,在今天你我肩上》)
(文章转自搜狐网星教师,向作者编辑致谢!)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真教育}
新教育实验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新教育实验:为中国教育探路
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 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 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